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他表示,要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拓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中国必然要迈出探测火星这一步,还要逐步探测太阳系的各层次天体。中国应该向,也有能力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通过“中国航天日”传承航天精神
欧阳自远表示,“中国航天日”的设立非常有必要。首先,人类已经进入空间时代,让公众了解我们国家的航天的脚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其次,如何传承我们中国航天的精神,这是很重要的,这种“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今天更需要传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梦想,都要坚持这种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航天的精神和责任担当是需要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的。再次,通过“中国航天日”,普及航天知识,让公众更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对提高我国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促进年轻人的成长,让更多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都有很大推动作用。“我很赞赏中国有这样一个节日。通过节日的集中宣传,当然平时的工作也要孜孜不倦,这些都是能够激发正能量,鼓舞全国人民把我们国家建设好的磅礴力量。”
这些年来,欧阳自远院士一直在致力于做科普。“‘嫦娥工程’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老百姓有权利知道为什么要搞这个,取得了哪些成就等。我必须去向公众解释说明我们国家深空探测的必要性。这也事关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通过科普,也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投身这项事业。”
中国火星探测将做出中国特色的贡献
欧阳自远说,月球离我们最近。任何一个国家开展深空探测都是从月球起步,要离开地球,第一步就是到月球。我们的邻居有远有近,地球的邻居,一个是金星,一个是火星。我们现在有能力跨出门槛,要到隔壁去,还得走一段路。太阳系是我们当前的航天能力能一步一步去实现的,我们逐步有能力逐步去了解太阳系的各个天体,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因为当今人类的科技能力要飞出太阳系很困难,可能没有个两三万年,当代我们飞不出太阳“统治”的范围。
人类要飞向更浩瀚的太空,探索太空,第二步就是探测火星,火星探测是当前全球航天探索的重点。今年是火星探测器发射年,有好几个国家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火星探测器,所以我们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发射机会,错过了就要再等26个月。火星是有一个发射窗口期,要遵守它的发射规律。中国将于2020年7月实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我们的火星环绕器和火星表面的巡视探测器(火星车),环绕器上装了7台探测仪器,火星车上装了6台仪器,共同完成科学任务。我们的任务包括:第一,给火星照相,探测火星全球性的地形地貌、地表的岩石成分与分布、地质构造和火星的内部结构;第二,探测火星土壤厚度、成分及其分布,浅层的地质构造,包括火星的地标下面有没有地下水体与水冰的分布等;第三,探测火星的气象条件,包括火星的电离层、大气层及其气候特征,昼夜温差多大等。
火星是地球的姐妹,我们要去研究火星的起源、演化,大家最关注的是,火星有没有生命。火星生命的探寻始终是火星探测的第一个科学目标。“难道我们太阳系就只有地球有生命?火星是最有可能诞生生命的天体。”欧阳自远说,火星在很多方面他都很像地球,他是地球的近邻,它的一天比地球只长一点点,它的自转轴也是歪的,火星也像地球一样有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只不过比地球小一点。研究火星,科学家们最早关注的事火星有没有生命,哪怕是最低等的生命也好。从地球飞过去就差不多就要7-8个月时间。
欧阳自远说,几十年来,人类探测火星一共有47次,成功24次,刚好达到一半。科学家们有一个共同愿望,也召开过一些国际会议,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提出了改造火星成为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星球的总体设计、科学步骤与关键技术。人类通过长期的卓越努力,将这颗贫瘠的行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蔚蓝色天空、绿色平原、蓝色湖泊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新世界,再现“青山绿水”,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地球-火星将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姐妹共同体。我也写了一本科普书 《再造一个地球—人类改造火星之路》。”欧阳自远院士说。
欧阳自远说,近20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太阳系外探寻系外行星、寻找”2.0版地球”“地球的表兄弟”。已经有很多报道找到了不少“系外地球”,但是距离我们的地球太远。
假如一个距离我们1000光年的“地球表兄弟”,天文学家看到的形貌是他1000年以前的容貌。我们与他无线电联系致以问候,1000年以后他才能收到,他立即回答我们又要1000年以后我们才能收到回答。来回2000年我们才知道。如果用航天飞船去访问他,要几千万年才能到达。
其实跟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还是地球的姐妹星——火星。他也期待着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能获得预想的科学成果。这一次任务中,会发射一个卫星,绕着火星飞,全面了解火星。“终究是头一回去火星,要先看看火星长啥样,还有一个火星的巡视器(火星车)会在火星上做巡视探测。我们也选择了一些仪器和目标,希望能在火星探测上做出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贡献,有一些东西,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成分这些,大家都会做,你去一趟的话这些肯定要做,但总是要做一些特殊的东西。”欧阳自远说,火星现在还有很多谜,以前那里有海洋、湖泊,现在那里一滴水都没有了,因为火星太冷了,年平均温度达到-60度,也比较干燥,大气比较稀薄,不管怎么说,毕竟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通过探测火星,我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就有几个例子来解剖了。对比地球、月球、火星,通过互相印证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所以,它的科学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对中国航天科技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总之,要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拓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我们必然要走出这一步。
中国有能力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6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现在已经是航天大国。“中国人喜欢比,我到底排第几,其实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欧阳自远说,他很认同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对中国航天的评价。“他说我们中国是‘二锅头’,马拉松比赛跑到终点前会形成几个梯队。毫无疑问,美国和俄罗斯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有中国、欧洲、日本,我们是第二拨的头。我也赞成他这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们是一个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但我们并不是领头羊,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美国不论从实力、科技,各个方面都无疑是领头羊。”
展望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欧阳自远说,我们应该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千万别提飞向宇宙,探测银河系,现在我们人类都去不了。当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要飞出太阳系还要两三万年。”欧阳自远说,在太阳系有很多天体值得研究,这个星辰大海,我们应该去探索,我们有能力飞得更远,也有这样的计划。“探测太阳系的小行星、彗星木星和木星系统以及太阳系的行星际穿越探测我们都要去做,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
对于中国的“嫦娥工程”,欧阳自远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嫦娥工程分成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有人参与的月球基地建设三个阶段。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绕月探测,我们率先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全球最好的月球图是我们做出来的。第二期是嫦娥三号、四号是落月探测,嫦娥三号落到月球正面,嫦娥四号落到月球背面,这是人类首次到达这个地方,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有很多新发现。 第三期是嫦娥五号、六号要采样返回,如果长征五号火箭状态好的话,嫦娥五号今年应该能发射,如果成功的话,就表明,我们中国有能力去月球,也能从月球返回,这样将来开展载人登月才有把握。美国从1969年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50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上过月球。欧阳自远说,等到探月“绕、落、回”技术成熟后,我们再考虑载人登月的事情,包括在月球上建一些科研基地,一步一步实现我们嫦娥工程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