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 专家风采

苏东林院士:教师要培养敢为人先的人才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培养人’,要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拥有航空报国的情怀和能力,毕业后能投身实现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日前举行的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首场师德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谈到。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职业内涵如何理解?新时期的教书育人工作有哪些新要求?教师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作为北航第四届“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奖教师,苏东林院士会后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教师要以德树人,应当做学生的典范”

  自1987年成为一名教师,苏东林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已累计33个年头,坚持一线教学岗位的同时,也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培养了100多名电磁兼容专业的硕博研究生。

  “作为教师,我们本身要积极阳光,要充满正能量,要矢志不渝为国家发展献出应有之力。”在谈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时,苏东林认为,一名好老师首要的是爱国、敬业,要以德树人,应当做学生的典范,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科研团队里,苏东林经常是每天来实验室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位。在学生的眼中,做起学问来的苏老师又严谨又拼搏。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科学理念浸润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因此,学生们纷纷“模仿”,始终督促自己养成热爱科研、严谨自律的科研态度。

  “我国后三十年的建设者,正是前三十年培养起来的。”苏东林表示,新时代教师要给学生传授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而言,在产教融合、在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结合中,应该有志向探索科学真正的问题,提出更多原创性的思考。

  “科研与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

  “无影无形”的电磁场领域,苏东林已经奋斗钻研了数十年。她带领团队开创了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这一学科方向,并长期致力于系统级电磁兼容理论与方法、设计与评估、试验系统研制等工作,破解了多项重大装备的电磁兼容技术难关,被业界誉为“电磁女侦探”。

  潜心科研攻关之余,苏东林还承担着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教的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电磁场理论》。“这门课要用到很多知识,还要学很多物理学的理论。与此同时,电磁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起来有时候很难理解。”苏东林说。

  对于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关系,苏东林认为,科研与教学并不矛盾。在完成新的科研任务的过程中,会面临新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新挑战,这也让授课老师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能把理念传授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来从事这项研究,逐步将这个行业做大。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把他们的智慧贡献出来,因此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想要做好科教融合,必须要把夯实的基础和知识运用相结合起来。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起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苏东林指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她经常锻炼学生要从自己的视角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要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去探究未知问题的真相。

  “我们要着力培养敢为人先的人才,做国家最需要的事”

  “作为北航的老师,我们进行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瓶颈问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种情况下去培养学生,首先是要学会自己去观察现象,其次要有凝炼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苏东林表示。

  对于新时期需要培养怎样的人,苏东林表示,教师要着力培养敢为人先的人才,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国家最需要的事。“所谓‘敢为人先’,就是祖国需要,‘我’就敢冲敢上。首先,他要有这个报效祖国的信仰和远大志向;其次,他要有能力作出实质贡献、解决实际问题;第三,他能有这个作风去做精、做好自己的工作。”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苏东林始终跟学生强调这十六字方针。她说,“我们中国科学家要努力夯实科研技术,踏踏实实深耕自己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要有志于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给出中国的解决方案,从而赢得世界科学家的尊重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