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 专家风采

刘友梅院士:“老战士”焕发“新活力”

  院士名片

  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196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株洲电力机车厂(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先后承担我国第一、二代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主持并组织第三、四代电力机车的开发研制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高速重载、交流传动、绿色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是我国电力机车事业功绩卓著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6月15日清晨,中车株机公司。在通往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的路上,刘友梅步履坚定。84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工作日上午9时前赶到办公室。

  办公桌上的台历里,密密麻麻写满一天的工作安排。他笑着说:“上班是一件愉快的事,要我一天到晚在家里待着,反而累。”

  从23岁大学毕业分配到株洲工作,刘友梅已从事轨道电力牵引动力装备设计与研发61年,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电力机车之父”,他连忙摆手:“所有的成绩都是团队的功劳,我只是一位‘老战士’。”

  “老战士”身形清瘦,精神矍铄。谈起电力机车,他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机车奋起赶超,刘友梅带领团队研制第四代电力机车,成功实现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为铁路运输的重载、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不久,他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和运用动车组技术,开启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迈向高速的探索,并完成从引进到出口的“逆袭”。

  在刘友梅领衔的技术团队努力下,中车株机公司目前已掌握车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浮技术、车辆储能、超级电容等关键核心技术,近10年研制各类新装备新产品260余款。

  “未来轨道交通的关键词是创新、绿色、智能。”刘友梅介绍,轨道交通正向干线电气化、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发展。近年来,他和团队紧盯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凭借研发超级储能式轻轨车辆的成功经验,首创全程无网储能式城市轨道交通新模式,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完全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无网,指机车运行中上方没有供电网。这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作用明显,是大方向。”刘友梅说,智轨就是智能化、储能技术完美融合的无网轨道交通产品。他和团队正就此展开进一步研究,争取尽快实现产品迭代。

  作为一名长期坚守一线的“企业院士”,刘友梅深知科技创新重在实践。“只有解决产品的实际问题,才能迭代升级,走得更远。”他认为,随着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双碳”行动等深入实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除他之外,湖南轨道交通领域还有丁荣军、田红旗两位院士,人才梯队形成,科研能力强大,产业发展可期。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将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社会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紧密相连,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幸福。”虽已高龄,刘友梅仍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精力,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李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