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产业化 > 产业分析

“十四五”时期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分析

  “十四五”时期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规模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显示,“十四五”期间,大气环境监测国控点位数量将从1436个增至2000个,地表水国监测国控断面数量由2050个增至4000个左右。“十四五”新增的大气及水质国控监测点位有望带来大量新增设备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显示: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问题逐渐暴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又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对于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创新发展,完成从“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既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对物理因子如噪声、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又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表现为国有机构、外资机构和民营机构三者竞争的状态,由于第三方机构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之外,所出具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故已被接受。就民营机构而言,其起步相对较晚、资本实力有限、市场开放政策刚市场各方所广泛启动,随着近年来政策大力扶持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民营机构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增加。

  目前,中国环境监测各细分领域网络框架已初步形成,如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国家重点监控领域。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为833亿元,随着中国环境监测网络不断深入拓展,环境监测点位从省级至县级进行全面覆盖,为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35亿元,同比增长12.51%。

  当前,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政府及相关的部门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投资力度体现在环境保护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及设备的配备等方面,中国环境监测需求比重较大的区域包括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湖北、山西等地。伴随各细分市场环境监测点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各地区对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得到了较大提升,预计2021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需求规模达到1011亿元,同比增长12.4%。

  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预测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环境监测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标对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以及我国2030年前力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将使得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旺盛,2027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达到1882亿元,同比增长10.37%。